纳米氧化物粉体(如纳米氧化锌、氧化钛、氧化铝等)在应用过程中极易因高表面能、范德华力和静电作用而团聚,
导致分散性差,影响其性能发挥。解决分散问题需从物理分散、化学改性和工艺优化三方面综合调控。以下是具体解决方案:
1. 物理分散方法
(1)机械分散
超声处理
利用超声波空化作用破坏团聚体,适用于液相体系(如水、乙醇)。需优化超声功率(50-500 W)和时间(10-60分钟),避免过热或颗粒破碎。
球磨/砂磨
通过研磨介质(氧化锆球)的剪切力分散粉体,可搭配分散剂使用。注意控制转速和时间,防止引入杂质或晶格损伤。
高压均质
通过高压射流(>1000 bar)产生强剪切力,适合规模化生产纳米浆料。
(2)静电稳定
调节溶液pH至纳米颗粒的等电点(IEP)以外,使颗粒表面带同种电荷(如ZnO在pH>9时带负电),通过静电斥力抑制团聚。需结合Zeta电位仪优化pH值。
2. 化学表面改性
(1)表面活性剂吸附
离子型(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、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)
通过静电吸附在颗粒表面形成双电层,增强排斥力。
非离子型(如聚乙二醇PEG、吐温Tween)
依靠空间位阻效应阻隔颗粒接触,适合高盐浓度体系。
(2)偶联剂处理
硅烷(KH-550)、钛酸酯等偶联剂可桥接纳米颗粒与溶剂/基体,改善相容性。例如:
化学式
ZnO-OH + Si(OR)₃ → ZnO-O-Si-(OR)₂ + ROH
(3)聚合物包覆
聚丙烯酸(PAA)、聚乙烯吡咯烷酮(PVP)等通过锚定基团(-COOH、-NH₂)吸附颗粒,形成保护层。
(4)表面接枝改性
通过等离子体处理或紫外辐照在颗粒表面引入活性基团(-OH、-COOH),再嫁接功能性分子(如聚苯乙烯)。
3. 溶剂与分散介质优化
溶剂选择
极性匹配是关键。例如:
亲水性纳米ZnO:水、乙醇、乙二醇。
疏水性改性ZnO:甲苯、氯仿。
分散介质调控
添加助溶剂(如丙酮调节极性)或使用混合溶剂(水+乙醇)提升分散性。
4. 工艺参数协同控制
参数 优化方向 示例
固含量 通常<10 wt%以避免黏度过高 纳米ZnO浆料固含量5-8%
温度 40-60℃降低介质黏度(针对高分子) PEG分散时加热至50℃
分散顺序 先加分散剂再投粉体,避免二次团聚 CTAB溶于水后再加入ZnO纳米粉
储存条件 低温避光,添加防沉剂(如气相SiO₂) 纳米浆料冷藏保存
5. 表征手段验证分散效果
粒度分析(DLS、激光衍射)
分散良好的纳米颗粒D50应接近原生粒径(如ZnO纳米粒≤100 nm)。
微观形貌(TEM、SEM)
观察是否存在软/硬团聚。
Zeta电位
|ζ| > 30 mV表明体系稳定(静电稳定机制)。
沉降实验
静置24小时后观察分层或沉淀量。
6. 应用场景适配方案
涂料/油墨:硅烷偶联剂改性+砂磨,提升与树脂的相容性。
生物医药:PEG包覆确保水分散性及低毒性。
陶瓷烧结:柠檬酸铵作为分散剂避免高温前驱体团聚。
常见问题与解决策略
问题1:超声后颗粒重新团聚。
对策:联合使用分散剂(如0.5% PVP)+ 超声,或改用原位改性工艺。
问题2:有机溶剂中分散不稳定。
对策:采用钛酸酯偶联剂或接枝长链烷基(C18)。
九朋新材料生产各类 纳米氧化铝 纳米氧化硅 纳米氧化锆 纳米氧化锌 纳米氧化铈 纳米氧化锡锑等各类纳米粉体水和溶剂型分散液。